close

最近常常想起中學時期的我--那時的我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 有點孤芳自賞, 用大量的閱讀度過青澀歲月. 出了社會, 大多的閱讀是為了獲得資訊而非興趣, 時間也很有限, 所以很久沒有享受像青少年時那樣純粹的閱讀快樂, 這兩個月我又找回了那樣的快樂...讀了很多想讀的, 尤其是重讀了赫曼赫塞的兩本巨作 : 《鄉愁》 & 《徬徨少年時》

092018750058590b-004.jpg 099789573263937-006.jpg

這兩本作品都是自傳性很強的作品, 其實赫塞的大多作品多少都有著他的影子, 是很典型的浪漫主義作家, 只是用更寫實的手法舒發心中的感受及經歷. 一如他在1946年得到諾貝爾獎時獲得的評語 [ 他的作品靈思盎然-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與深刻的洞見, 一方面象徵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的風格 ]

第一次看他的小說應該是高中時期, 那時為了想擁有遠流出版的全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 暑假跑到梨山打工兩個月, 訂的書到家時, 還被媽媽唸了好久 ( 加上贈送的金庸全集, 超過100本精裝書, 把我的房間塞到沒法走路). 那時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 實在沒有留下很大的印象, 要不是兩個月前參加敏隆講堂的導讀會, 再把赫塞的作品重新品味機會實在不大. 不過, 隔了20多年再看, 1900年代的青少年時期的赫塞, 跟記憶中青少年的我想法如此雷同; 對社會的觀感, 跟 2009 年的當代如此相近....

因為有這樣的感受, 特定去拜了估狗大神, 了解到更多的赫塞, 也更理解他的文字 :

page2.jpg

出身農家 : 跟多數的歐洲文學家不同, 眾所周知的, 赫塞出身於德國南部偏遠封閉的小村落, 他自己寫道 : [慷慨又不可測的蒼天賦予我兩項矛盾的特質 - 異常強健的體格和同等特別的懶惰]. 來自農村的生活體驗是他成年後, 一直無法融入所謂的文人社交圈的原因,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 童年時因為父親出身軍旅很少在家, 媽媽放任我們三個小蘿蔔頭在眷村裡趴趴走, 因此我的童年也算是野孩子類的, 長大後與所謂書香世家出身的人總是無法相處融洽, 很討厭那種文人相輕的氣息及拐彎抹角的敘事態度; 但同時, 又很想被認同加上小小的自卑. 鄉愁裡, 對於童年的描述完全著重在他小時生活環境的大自然的描述, 對於自身及家人描述非常少, 唯有一段描述到她獨自一人面對母親彌留的片段, 對死亡有另一分冷靜的觀察.

跌跌撞撞的學習歷程 : 無論是求學期間, 還是進入社會, 赫塞一直要克服社群相處的問題, 但慶幸的是他一直能遇到知心朋友分享知識及對大自然的感動, 同時好友也都能欣賞他; 更令人羨慕的是, 他求學時期的第二第三語言讓他在很年輕時, 就開始到不同國家歷練, 這也是他的文字格局較大, 很少有兒女私情, 傾向於描述大自然給予他的力量, 同時又因著接觸不同的風土民情, 讓他貼近庶民的感情, 對人類感情的描述非常細膩, 讓他21歲就出版了詩集, 小有知名度. 不過, 凡事都是正反兩面, 因為成名得早, 也讓他染上酗酒的惡習, 度過荒唐的青年時期.

多面向的藝術天分 : 很意外的發現, 赫塞的水彩畫很不錯, 大多都是自然景物, 很多彩而閒適, 跟他的文字很不同. ( 更意外的是, 居然找到一張佛像畫, 我想是他去印度旅行時畫的) 我覺得這是西方作家跟東方作家很不一樣的地方, 對他們來說, 無論是文學繪畫建築工藝...都是生活中的一部份, 而且勇於嘗試創作. 另一方面,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他移居瑞士 ( 據說是言論不見容於當時的德國政府 ), 這段期間他很多關於戰爭的文字無法發表, 因此寄情於繪畫吧!

page1.jpg 09siddharta-012.jpg  

三段婚姻 : 從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他個性上的反覆(有時想親近人群, 有時又唾棄人的世俗之類的 ) 及喜歡對自我感情的批判(他總是無法將心裡的情感適時的表達出來, 事件過後又懊悔不已) , 經營婚姻對他來說無疑是辛苦的, 他的一生有三段婚姻, 第二段婚姻結束後, 身心俱疲的他甚至遠走印度尋找自我, Goole 了半天, 只看到他跟第三任妻子的照片, 還有從 Hermann Hesse-Museum Calw 他的博物館介紹中可以一窺, 他在人生最後的旅程走得比較悠閒 . 我甚至還發現了今年七月的一則新聞 : 諾貝爾獎得主黑塞(Hermann Hesse)故居標價440萬美元出售,他有幾部享譽世界的小說就是在這棟房屋中完成的。

 092002071100330201-003.jpg

不斷旅行的人生歷程 : 熟悉赫塞的人, 可以發現他從少年時開始旅行的創作方式, 每次來到新的土地, 他都有很多心靈的悸動, 因此留下很多他最擅長的對於人與大自然的描述, 這邊節錄我喜歡的幾段文字...

當他第一次因求學來到蘇黎世時, 他寫道 : 我訪視了熙攘的巷道、碼頭、公園、富麗堂皇的建築和教堂; 我看到趕著上工的勤勞人們、悠閒散步的學生、穿著講究的人士、自吹自擂的紈褲子弟和四處流連的觀光客. 那些打扮優雅、態度傲慢的貴婦, 在我的眼裡像是養雞場的孔雀, 漂亮、驕傲, 卻有點可笑.

他和一生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朋友李亞特, 於大學畢業前夕來到北義旅行, 行經 Genova 時, 他寫道 : 那是個晴朗風大的日子, 午後, 我倚靠在寬闊的護牆上, 背對著五光十色的熱那亞, 腳下一片波濤洶湧、湛藍的洪流--這永恆不見的海洋, 伴隨深沉的怒吼與神祕的嚮往, 朝我席捲而來. 我感覺內心正與這滔滔海浪展開生死相許的戀情.

對於比薩的堪坡尚德古墓 ( Camposanto ), 他是這樣描述的 : 那兒的牆壁上掛滿了幾個世紀以來的收藏, 色澤斑駁的畫作裡, 有一幅描繪底比斯沙漠裡的隱士生活, 盡管已經褪色了, 但是仍散發著一股安詳, 充滿幸福的魅力, 令觀者駭然頓悟, 不勝唏噓, 渴望也隱遁到一處聖潔的角落....無數的藝術家, 試圖藉由精彩的繪畫表達他們的鄉愁.

他的自我期許 : 我一直有一個願望, 期望能寫就一部非凡的作品, 使人們更了解大自然宏偉而靜默的生命, 進而愛上他....我們只是大地的兒女, 宇宙的一部份.....我要鼓吹深度觀察、徒步旅行、享受藝術及活在當下.我意圖以充滿吸引力的語言, 讓青山、海洋與綠色的島嶼和人們對話....

他對總是喜歡突發奇想的舅舅康拉德, 一直到老都不肯停歇的創意批評道 : 我不認為會有什麼新的事情發生 (造船 ) , 那只是疲憊的靈魂, 渴望著翅膀好回家.

這一類的文字, 在他的書裡俯拾皆是, 最精采的是他對俗世的警語 :

人們應該慚愧自己熟悉國外的戰爭、時尚、八卦、文學和藝術, 卻對城外奔放的春天橋下的潺潺河流以及火車穿越廣大森林與草原所知有限.

 太多精采的文字想分享, 可惜打字太慢, 希望維維有興趣跟我一起領略赫塞帶給我的驚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hsu0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